原子核物理学之父

发布日期:2023-12-08 18:20:35 38 阅读 0 点赞

  1:原子核物理学之父

  很多人认为,拥有金钱物质就是富有的,其实小编觉得,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!物理学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。是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,目的是要了解其中的规则,接下来民族文化带大家来认识一下世界十大物理学家?我们一起来看看!

  欧内斯特·卢瑟福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,在放射性和原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。卢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,证实放射性涉及从一个元素到另一个元素的嬗变。他又将放射性物质按照贯穿能力分类为α射线与β射线,并且证实前者就是氦离子。

  卢瑟福领导团队成功地证实在原子的中心有个原子核,创建了卢瑟福模型(行星模型),并最先成功地在氮与α粒子的核反应里将原子分裂,还在同实验里发现了质子,并且为质子命名。卢瑟福的发现对世界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力,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,其被世人称为“近代原子核物理学之父”。是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。

  人物生平

  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兰纳尔逊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。并在新西兰长大。他进入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学院学习。23岁时获得了三个学位(文学学士、文学硕士、理学学士)。1895年在新西兰大学毕业后,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,成为汤姆孙的研究生。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,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做出很大的贡献。1898年,在汤姆孙的推荐下,担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物理教授。他在那儿呆了9年。于1907年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系主任。1919年接替退休的汤姆孙,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。192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。1931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,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剑桥逝世,与牛顿和法拉第并排安葬,享年66岁。

  人物成就

  他关于放射性的研究确立了放射性是发自原子内部的变化。放射性能使一种原子改变成另一种原子,而这是一般物理和化学变化所达不到的;这一发现打破了元素不会变化的传统观念,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进入到原子内部这一新的层次,为开辟一个新的科学领域——原子物理学,做了开创性的工作。

  1911年,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。该实验被评为“物理最美实验”之一。

  1919年,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。他从氮核中打出的一种粒子,并测定了它的电荷与质量,它的电荷量为一个单位,质量也为一个单位,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。

  他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,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,因而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,于是他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。由于电子轨道也就是原子结构的稳定性和经典电动力学的矛盾,才导致玻尔提出背离经典物理学的革命性的量子假设,成为量子力学的先驱。

  人工核反应的实现是卢瑟福的另一项重大贡献。自从元素的放射性衰变被确证以后,人们一直试图用各种手段,如用电弧放电,来实现元素的人工衰变,而只有卢瑟福找到了实现这种衰变的正确途径。这种用粒子或γ射线轰击原子核来引起核反应的方法,很快就成为人们研究原子核和应用核技术的重要手段。在卢瑟福的晚年,他已能在实验室中用人工加速的粒子来引起核反应。

  2:原子核带正电的粒子是什么

  原子核带正电的粒子是质子,而不带电的粒子是中子。原子核(atomicnucleus)简称“核”,它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,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,而质子又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的,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的。原子核极小,它的直径在10m-10m之间,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。

  3: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吗

  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,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,要把它们分开,也需要能量,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(bindingenergy)。

  原子(atom)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,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。但在物理状态中可以分割。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。原子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,称为元素。已知的元素有118种。因此具有核式结构。

  4:原子和原子核的尺寸究竟有多大

  原子直径的数量级大约是十的负十次方米。原子核直径在十的负十五次方到十的负十四次方米之间。

  原子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,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,但在物理状态中可以分割。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。原子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,称为元素。原子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,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。而质子又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,中子又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。原子核极小,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,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、96%以上原子的质量。

点击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