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胰岛素抵抗如何减肥
胰岛素主要是用来控制血糖的,因此是糖尿病患者不离身的一种药物。但有很多人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这种反应,身体的代谢就会出现紊乱的症状,内分泌也会有不良的反应,因此就会导致肥胖。那么胰岛素抵抗如何减肥?
1、适当运动
出现了胰岛素抵抗现象是需要适量做一些体育运动的,因为当在短时间之内体内摄入了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之后,血糖就会出现异常,血脂也会随之出现异常,因此胰岛素抵抗现象就出现了。适量运动能够降低胰岛素抵抗的症状,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减肥效果。不过患者不适宜做剧烈的运动,中度或轻度的运动即可。想要达到减肥的效果,每天可以慢跑、散步或快步走半小时等等。
2、饮食调理
胰岛素抵抗是引起的肥胖,想要减肥,饮食调理是必不可少的。可以从一天三餐开始做起,早餐一个鸡蛋或是一杯牛奶就足够了,保证营养的同时还增强了饱腹感;中午吃一小碗米饭配一些蔬菜沙拉即可;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喝一个下午茶;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喝一些银耳汤,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减食物。
(二)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要正确对待
糖尿病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,大部分糖尿病病人,对糖尿病知识不了解,甚至都不知道,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那么又怎么可能做好预防和治疗的措施呢?对于治疗,很多家属和病人都非常的注重。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胰岛素治疗的方法,但是,对于我国来说,很多病人还没有选择胰岛素的治疗,那么作为糖尿病病人要怎样对待胰岛素治疗糖尿病?
在我国,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不足百分之十,由此可见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比例较低。特别是中小城市与农村,由于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认识不足,胰岛素供应不畅,以及胰岛素治疗技术欠缺,致使该用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迟迟不能使用胰岛素。
注射胰岛素的起始时间较晚。使用胰岛素治疗最好的时间应该是在糖尿病发病初期,所以,Ⅰ型糖尿病发病初期就应该尽早的、及时的、足量的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,但是大部分人却没有使用胰岛素治疗,他们不当使用某些口服降糖药、中草药,甚至使用保健品以图控制甚或根治糖尿病,以至贻误了病情。大约一半的2型糖尿病病人发病时即应短期或者较长时间地使用胰岛素治疗,但很多病人没有这样做。绝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在病程接近10年时,胰岛功能已经显着衰退,应该加用胰岛素疗法,很多病人也没有做到这一点。不少人觉得打针麻烦、疼痛,有人怕“打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”,千方百计地抵制注射胰岛素;还有人该打胰岛素而坚决不打,是因为害怕“打上胰岛素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就
会变成胰岛素依赖型的”,这种想法实际上只是一种误解,所以,使用胰岛素治疗是可取的,也是对糖尿病比较有帮助的一个治疗方法。
目前,还没有什么更好的药物治疗可以代替胰岛素治疗,所以,胰岛素的强化治疗也是糖尿病病人必须执行的,还希望广大糖尿病病人正确对待胰岛素治疗,最主要是激活自身胰岛功能,让胰岛又可以继续为人类做贡献。
(三)胰岛素治疗
疼痛 说到注射胰岛素,很多人首先会怕疼。其实,现在的胰岛素针比其他注射针细小得多。只要选对部位注射,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。 一般来说,推荐注射的部位是腹部、大腿和上臂。腹部吸收较快、疼痛较轻且方便注射,是多数人的首选,但一定要避开脐周3~5厘米的区域,因为脐周皮下组织比较薄而且敏感,容易碰到血管神经。在大腿注射时,要选择膝关节以上10厘米、腹股沟以下10厘米的大腿正中线外侧的一片区域,否则也会比较疼。总的原则就是,要选择在脂肪层比较厚、血管神经分布相对不密集的部位注射,捏起注射部位进针也可以减轻疼痛。 局部神经敏感、有炎症或吸收不好,是产生注射疼痛的主要原因。糖友切忌因为怕疼、图省事而过于集中注射某个部位,久而久之易引发局部肿胀和脂肪增生,影响治疗效果。
体重增加 从临床经验来看,如果不加以控制,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%,体重一般可能会在3~6个月内增加2.5~3公斤。胰岛素是一种合成类激素,会促进能量储存和脂肪堆积,还会抑制脂肪分解,因此容易导致体重增加,且脂肪多分布在腹部,由此引发的腹型肥胖较多。体重增加说明药物起效,但如果增加过多也可能抵消治疗带来的好处。有研究表明,身体每超重1公斤,心血管病风险会增加3%。必须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切实有效的“防胖”措施。一般可以通过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,减少胰岛素使用量,同时配合科学的饮食控制、运动调节等方式。 大家要注意的是,胰岛素剂量越大,体重增加越明显,所以要避免因急于降糖而过快增加胰岛素用量,原则上应“速减缓加”、“见好就收”。许多人加了胰岛素后,血糖降了,但胰岛素的量没有及时降,这也容易导致后续的血糖反弹,需继续加量,结果体重长得更快,血压也越来越高,心血管负担因此加重。
剂量加大 用胰岛素控糖,有种常见的“水涨船高”现象。也就是说,胰岛素每次加量,都只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控糖效果,后续血糖仍可能升得很快。有时理想状态常常短不过2~4周,长不过3个月。这主要与身体在血糖被过快过度降低时产生的升糖反射有关。
低血糖 低血糖是最常见的障碍之一,几乎每个糖友都经历过,发生率约为口服药的2~4倍。避免的关键在于,掌握好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时间,并在该时间点前30~60分钟适量加餐。 一般来说,早晚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,容易在打针后3~5小时出现低血糖,大致是午餐前或睡前至午夜;临睡前注射中、长效胰岛素的患者,容易在打针4~8小时后出现低血糖反应。因此,即使没有明显低血糖反应的糖友,也建议在上述时间范围内多测血糖,适时、适量加餐,做到未雨绸缪。 需要提醒的是,大家一定要避免胰岛素注射过量,千万别为了追求血糖接近“正常值”,随意增加胰岛素的注射量。如果打针后要运动,也需适时加餐或提前减少胰岛素用量,以防低血糖。
(四)2小时胰岛素正常值是多少
餐后二小时胰岛素正常值一般不应超过100pmol/L,空腹状态下一般应介于5pmol/L到20pmol/L,餐后二小时应为空腹的三到五倍左右。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建议及时到正规三甲医院内分泌科就诊,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查明原因,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,平时注意休息,避免劳累,作息规律,保证充足睡眠。
(五)胰岛素治疗法存在误区
胰岛素治疗法误区,及时纠正。我们也会发现糖友们会遇到一些胰岛素治疗的误区,这些误区还是需要我们及时的了解的,方面及时的纠正。
胰岛素使用适应征为:1型糖尿病,2型糖尿病,口服药失效,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,应激情况(感染,外伤,手术等),严重疾病(如结核病),肝肾功能衰竭,妊娠糖尿病,各种继发性糖尿病(胰腺切除,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症,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等等)。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应用指征一般为:空腹血糖>13.8mmol/L—胰岛功能衰竭,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—胰岛细胞休息疗法。
胰岛素治疗的并发症有:低血糖反应,皮下脂肪营养不良,胰岛素过敏,眼屈光不正,胰岛素性水肿,肥胖,胰岛素抵抗。
口服降糖药应注意和进食的关系,如:饭前、饭时、饭后。应用胰岛素时应注意注射的部位、注射方法、时间。
磺脲类药物一般应在餐前30分钟左右服用;双胍类药物服用时间与进食无关,但是为了防止双胍类药物的胃肠道副作用,所以常常在就餐时或餐后服用;α-糖苷酶抑制剂进食服药,不进食不服药,餐前即刻或吃第一口饭时口服;胰岛素增敏剂需早晨空腹时服用,这类降糖药的作用时间比较长,故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即可;胰岛素促泌剂餐前5~20分钟服用,不进餐不服药。